告别“非标”时代 新式茶饮业为产品立门槛
今年以来,茶饮行业问题频发,先是奶茶“快招”陷阱被曝光,之后蜜雪冰城被曝光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有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食品安全问题。随着新茶饮行业飞速发展,种种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这一新兴产业亟待规范。
近日,新式茶饮行业首个产品标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新式茶饮告别“非标”时代,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据《中国消费者报》了解,此次《标准》制定是由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
《标准》制订共分为三个批次进行,第一批为新式茶饮产品类标准,第二批为产品制作工艺(方法)类标准,第三批为产品原料类标准。此次审定通过的为第一批次,明确制定了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5类产品的范围、产品分类、制作过程安全卫生要求等。《标准》还细分了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等要求,对新式茶饮的品质做出了细致严格的规范。
以人气最高的现制水果茶和现制奶茶为例,《标准》中根据添加的水果或水果加工制品不同将现制水果茶细分为“鲜果水果茶”“综合水果茶”“果制品水果茶”3类,并做出了“茶多酚≥200(mg/kg)”的要求。而现制奶茶则根据饮品中蛋白质的来源不同被细分为“含乳奶茶”“植物蛋白奶茶”“奶味奶茶”“复合奶茶”4类,除了对茶多酚做出要求外,还要求“蛋白质≥1.0(g/100g)”。
中国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重要的出口国。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茶市场总规模约为人民币4107亿元,其中,现制茶饮总规模约为1136亿元,占比超过1/4。现制茶饮在国内茶产业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20年9月30日,国内现制茶饮店达到34万家。
2019年以前,针对现制茶饮并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产品检测只能依据GB2760-2014《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21733-2008《茶饮料》等相关规定。2020年3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现制饮料操作规范》,对现制饮料的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及原料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2020年11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携手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正式组建CCFA新茶饮委员会,共同推动新式茶饮行业标准的建立。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瑞曾表示:“如今,新式茶饮以更时尚、新颖的形式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和热捧,是传统茶饮方式的延伸和创新,也让中国茶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扩展空间,而行业标准的制定成为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目前茶饮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王赤坤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作为市场主体,茶饮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行业规范的约束下,企业也有更高的治理规范和治理标准,为社会发展树立良好典范。
王赤坤认为,行业标准的出台是行业赛道从成长到成熟的标志。当前,茶饮市场竞争格局明朗,行业门槛建立,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形成。
免责声明:中广国际视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