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响嘉兴稻米品牌,他把成果种进稻田

2022-07-13 16:32:26来源: 科技日报

       210万公斤

  来自浙江大学农技推广中心的熊义勤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嘉善县开展“水稻提质增产农业科技项目”,4年间累计为全县实现水稻增产约210万公斤。

  不久前,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举行的“2022西塘首届耕耘节”上,西塘镇正式发布稻米区域公共品牌——嘉香谷粒。对纳入这一品牌的本土稻米,当地将进行全程数字追踪,做到信息可追溯。

  古语道:“嘉兴熟,江淮足”。西塘镇位于嘉善县北部,可谓嘉善县的米仓,但长期未形成统一区域品牌。近几年,通过嘉善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和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当地稻谷产量、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区域品牌拥有了技术支持。

  嘉善县科技局副局长丁妍介绍,来自浙江大学农技推广中心的熊义勤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嘉善县开展“水稻提质增产农业科技项目”,4年间累计为全县实现水稻增产约210万公斤。

  2018年,熊义勤作为嘉兴市第七批科技特派员,被正式派驻嘉善金穗粮食专业合作社。从2019年开始,作为浙江省派法人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他继续在嘉善县开展了新品种引进、水肥管理技术、农业品牌打造、大米增值技术研发等农技推广服务。

  应用集成技术助力稻田增产

  2016年,熊义勤团队研发的稻麦中后期抗早衰增产提质专用高效营养剂“真打粮”,在获得科技部立项验收后进行了成果转化。担任科技特派员后,他积极将这一成果与相关集成技术应用到嘉善县田间地头。记者了解到,“真打粮”高效营养剂的使用方法简单,农户只需在水稻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灌浆期阶段对着叶面喷施一次即可。

  熊义勤介绍,实际应用数据显示,一般中等肥力的稻田施用“真打粮”后平均亩增产40—50公斤,同时提高稻米品质,加工大米时出米率可提高4%,整精米率提高3%,垩白降低1.5%。

  “‘真打粮’叶面高效营养剂在嘉善县推广应用面积已达到4.2万亩,直接为当地粮农增收约840万元,并带动周边其他县市区应用推广7.8亩。”熊义勤介绍说,水稻增产和多出米两项,使得平均每亩地能增收200多元。

  除了关注水稻产量效益,熊义勤还意识到功能性农业大有可为、是今后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担任浙江省派法人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后,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更加勤奋努力,通过土壤硒改良、研发含硒叶面肥等,开发出了功能性富硒、富锌大米及配套种植技术。

  “6月下旬,嘉善县惠民街道大泖村的丰产粮食专业合作社和西塘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富硒稻与富锌稻的插种共160亩。”熊义勤介绍,预计亩产大米650斤左右,按最低平均售价每斤6元计算,亩均效益3900元,比常规稻亩增收入约1900元。

  组建专家驿站优化服务模式

  西塘镇红菱村历来以水稻种植为主要产业,水网密布、稻田成片、风貌淳朴,拥有优质的农旅观光条件。近两年春季,红菱村田间新增的七彩油菜花地,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打卡点。

  “在熊老师帮助下,红菱村引进了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培育的6个彩色水稻品种,彩色水稻在田间呈现了‘追梦先行、五彩水乡’等字样。”丁妍介绍,彩色水稻收割后,该村又适时引种了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教授培育的7个彩色油菜品种,让这幅农旅融合的画卷“不褪色”。

  “随着乡村产业多元化、农旅融合快速发展,科技特派员工作面临新难题。”熊义勤直言。在日常社会化服务中,熊义勤也在思考如何形成专业互补、可持续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

  嘉善县科技局将专业互补、可持续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落到了实处,2021年5月,科技特派员驿站——西塘工作驿站成立,目前该驿站已实施校企科技合作项目4个。

  据悉,西塘工作驿站聘请熊义勤为首任站长,还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研究员,浙江大学石伟勇、程方民、陈进红等教授为顾问,不定期“当堂问诊”,解决农民提出的技术问题。

  今年3月,熊义勤与朱德峰在嘉善县西塘镇星建村,联合开展了优质稻800公斤高产示范方建设,目前示范方已插秧完毕,粮农只需根据管理措施方案进行正常水肥管理即可。

  “今年嘉善县共驻有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共70人。”丁妍介绍,科技特派员驿站的创建,将助力当地探索总结科技特派员长效服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员能动性。◎洪恒飞 姚云燕 本报记者 江 耘

免责声明:中广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