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食品可以放心吃?其油脂含量、热量都未必低
长期食用油炸食品的危害大家都有所耳闻,很多人也将油炸食品划分到“垃圾食品”的范畴。与此相比,“非油炸食品”听起来安全、健康很多。同时,不少商家在推广、销售非油炸食品的时候,都会加入一些健康概念,让不少人趋之若鹜。那么,非油炸食品是不是可以放心吃呢?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湖北省武汉市质检所食品中心专家李珺在接受《武汉晚报》采访时介绍,“非油炸食品并非不含油,只是其过油方法不同于油炸食品,用的是热风烘干喷淋食用油工艺。”
其次,非油炸食品并不一定低脂。李珺表示,“与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热量—般更低—些,但有时也会更高。例如虾条、脆条等膨化食品就是非油炸食品,然而其脂肪含量通常在15%以上,有时甚至高达30%,毫不逊色于油炸食品。”
据人民网“求真”栏目报道,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醒,“整体而言,非油炸食品所含的油脂只是相对略少,但仍然保持了高热量的特性,肯定不能因为非油炸的概念就放心多吃。”
另外,非油炸食品也未必不含致癌物。据《健康时报》报道,油炸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丙烯酰胺,非油炸食品中也可能有。比如非油炸的薯片是烘焙出来的,烘焙的温度往往在200℃以上,有时甚至比油炸的温度还要高,而当烘焙温度超过140℃时,薯片中就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
由此可见,非油炸食品也不能过多食用。《健康时报》建议,大家在食用食品前可以通过看配料表来判断这个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举例而言,如果某种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热量原料,那么这种食物的热量肯定低不了,切勿多吃。值得注意的是,《今晚报》介绍,对于现在市场上在售的不同零食来说,其“营养成分表”的标注标准并不统一,有些以100克为单位,有些则以30克或40克为单位,很容易造成消费者的误读。对此,消费者一定要仔细查看,切勿因为误读营养成分表而多吃。(苏秦)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环保、水利、节能、气象、人工智能、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
免责声明:中广食安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