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糖”减肥降糖是误区 或身体带来未知的负担

2020-08-13 14:43:06来源: 北京晚报

  “0糖”减肥降糖是误区

  时下饮料市场流行起一波清爽的“0糖”汽水风,标有“0糖0卡0脂”的饮料成了年轻消费者,以及“胖子”和糖尿病人群的新宠。那么,标着“0糖”的饮料就可以敞开肚皮随便喝吗?

  对此,医生及食品营养专家提示,“0糖”并非真的无糖,“减糖不减甜”的饮料,将给身体带来未知的负担。

  走访

    饮料市场上的新宠——“0糖”

  走进家乐福双井店,数十个两米高的货架上摆满了各色饮料。其中一些贴着“网红推荐”标签的“0糖0卡0脂”特别显眼。像一款特别时髦的饮料还三种口味九个一排占了八层货架。即便摆了这么多,一位导购还得推着小车前来补货。

  “今年不知是咋了,‘0糖’饮料卖得很快,盯着补货都忙不过来。”导购说,经常发现一些顾客买饮料时,先看营养成分表,专门找“0糖”的饮料买,并且时常有顾客向她打听“0糖”或低糖饮料的货架位置。

  在华润万家blt超市东方银座店,“0糖”饮料虽未被特殊标记,但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中仍能找出十几种来,既有“0糖”蛋白饮,也有“0糖”气泡水,还有“0糖”茶饮料。

  二十多岁的女孩林芳走到货架前,找到一款“0糖”气泡水后,兴奋地用手指圈成一个“0”形后,笑眯眯地对身边的闺蜜说:“看起来就感觉很健康。”

  林芳说,“以前,因酷爱喝饮料,汽水和奶茶都是我追剧、玩游戏的‘伴侣’。喝得时间久了,不仅胖了,脸上还疯狂地长痘,所以我不得不开启控糖生活。如今,虽然仍无法摆脱‘甜蜜诱惑’,但只能专挑标有‘0糖’的饮料。”

  “由90后、00后主导的新一代消费群体很关注健康,尤其是女性,对减肥非常执著,她们畏糖但又喜甜,所以研发出一款‘0糖0卡0脂’的饮品,是市场所需要的。”此前,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显然,抓住这一卖点的不止元气森林,许多老牌饮企也纷纷涉足“0糖”,雀巢于今年6月刚刚上市“0糖0卡0脂”的优活气泡水,而今年上半年,伊利不仅推出“0糖”乳矿饮料,还推出全新低糖产品伊然……“0糖”饮料在国内市场掀起一阵风潮。

  分析

  “0糖”的甜味到底含有什么?

  不可否认,甜食确实会使人体分泌出令人快乐的多巴胺,这也是人们难以抗拒“甜味”的原因之一。可让热衷于控糖的消费者疑惑的是:“0糖”饮料里,这特别的“甜味”到底是什么?

  在一些“0糖”饮料营养成分表上可以找到答案:零度可乐的配料中写着“阿斯巴甜”,元气森林气泡水的成分中包含“三氯蔗糖”,蜜谷“0糖”轻奶茶里则添加了“赤藓糖醇”……

  “这些都是‘代糖’,一些低热量或者0热量的甜味剂,它虽然提供了甜味儿,但并不会引起人体血糖变化,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国注册营养师李园园说。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代糖,甜度大约是蔗糖的200倍。相比之下,赤藓糖醇更天然,它是在淀粉的基础上通过微生物发酵而来的,安全性高,热量低,甜度只有蔗糖的60%。

  口感上最甜的应属三氯蔗糖了,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600倍,甜味近似于蔗糖,没有苦味儿。

  安全

  使用“0糖”添加剂不能过量

  李园园介绍说,赤藓糖醇作为“0糖”饮料添加剂最先于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使用,广受消费者喜爱。研究表明,赤藓糖醇可抗氧化,对饮料中的维生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记者查询发现,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在2016年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一文中提到:甜味剂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已在包括欧盟及中国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长达100多年。

  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甜味剂是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的,它们是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

  “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甜味剂都提出了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不超剂量,都是安全的。”李园园进一步解释道。

  错觉

  “0糖”不等于减肥和降糖

  “用甜味剂代替蔗糖,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一定程度上能控制体重。”说起代糖与减肥的关系,李园园如是说。不过,加了甜味剂的饮料是“减糖不减甜”。可是,敞开了肚皮喝这类饮料也无益于减肥,因为造成口味上依赖的同时,会让身体产生错觉,如此,饮用时间长了,依然会增加体重。

  “长期饮用‘0糖’饮料,反而会增加对甜口的喜爱和渴望。不少研究发现,这类‘光有甜味却没有热量输入’的‘0糖’饮料,会让人的大脑很困惑,在这种错误信号诱导下,反而增加饮用者的食欲,进行补偿性能量摄入,以获得进食后的满足感,这更容易使人发胖。”李园园还补充道,许多“0糖”含有碳酸、磷酸,这类饮料对牙齿也有一定的伤害。

  那么糖尿病人群能否安心长期食用“0糖”饮料呢?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执礼教授

  表示:“要谨慎!”

  “目前主流的研究表明,甜菊糖、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甜味剂不像葡萄糖那样参与糖代谢,因此不会增加糖代谢负担,对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来说,甜味剂也算是重要的‘解馋品’,它对血糖的影响几乎为零,可以满足他们对甜味的渴望。”

  不过要小心的是,有些甜味剂确实存在副作用。像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不适合本身不能代谢苯丙氨酸的苯丙酮尿症病人。另外还有些糖醇类物质,摄入含量较高时,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拉肚子。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执礼教授认为,“糖尿病人选择饮料不能光看是否‘0糖’,而要查看营养成份表,关注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值。高碳水化合物一样能大幅提高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而热量值高也会使因肥胖导致糖尿病患者升高血糖、增加体重,从而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

  建议

  科普知识才能促进健康饮用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目前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不超过25克。

  各大品牌推出的“0糖”、低糖饮料,也符合健康中国行动目标“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中的“减糖”。而“三减三健”早在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6月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提出。该行动方案强调:“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

  “‘0糖0脂0卡’这3个‘0’已经成为消费端的刚需,因此产业端不断地满足和讨好90后、00后等新生代消费群体。”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低糖化、无糖化以及功能化,是未来饮料行业的三大发展趋势,产业端如何高度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是所有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但是,什么样的消费人群,如何选购饮料,如何理解饮料营养成分表……这都需要科普相关的知识!”朱丹蓬表示,目前消费端有健康意识,但没有健康知识,对“0糖”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比如不同的“代糖”对身体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0糖”饮料中的其他成分与健康的关系还要理解地更细更透。

  朱丹蓬认为,从长远来看,“代糖”替代蔗糖确实是一个趋势。这个过程中,消费端需要科普外,产业端也需要规范,政策端也要出台规范细则,才能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本报记者 曲经纬

免责声明:中广国际视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