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防范心血管疾病

2021-08-24 09:47:07来源: 青岛早报

  昨天迎来了处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消退,气温早晚温差变大,因此很容易刺激到血管和心脏,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复发。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心血管一科纪文岩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处暑节气应注意养生保健以防秋乏秋燥,尤其是中老年人需要做好对心脏的养护工作。

  保证睡眠

  处暑节气正处在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首先需要调整的是睡眠时间,要注意早睡早起,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暝的少寐现象。因此,老年人每天应多睡一个小时。此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晚上11点到1点)入睡,同时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要午睡,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研究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饮食调护

  秋季“燥气当令”,秋燥最易伤人体津液,因此饮食调养应坚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原则。在民间处暑节气素有吃鸭子的传统,因为鸭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生梨、荸荠、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也都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但要适量,且不可过贪冷食。此外,每日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以防秋燥,如多喝水、淡汤、菜汤、豆浆、牛奶等,同时少吃生葱、姜、大蒜、胡椒等辛辣燥烈食品。

  注意防寒

  处暑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加,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如果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肠炎等,因此,要注意防寒,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地增添衣物。另外,夏秋更迭之际也正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要吃过多的冷饮料,不要用冷水洗澡、洗脚,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防止脐部着凉。

  精神调养

  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宜注重收敛神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神志安宁、精神愉悦,切忌情绪的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以安神定志。同时,秋季天高云淡,多与自然亲近,在空气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也有助于缓解悲忧的情绪。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润皮肤,防止秋季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处暑之后,早晚天气凉爽,可选择外出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爬山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此外,平时多伸懒腰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李均雁

声明:中广国际视讯对文中述、点判断保持中立,不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任。网站转载传图片或文字的知如有侵犯,通知我,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