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们该如何吃饭?“餐桌革命”从分餐、公筷开始

2020-03-24 15:50:49来源: 扬子晚报

  开栏语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强制性地给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更让每位追寻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人深入思考。当重启“播放键”时,春回大地,阳光普照,可有些事情,的确变得不一样了。比如说,从蜂拥排队到提前预约,从互相夹菜到拿起公筷,从你挤我挤到相隔“1米的距离”……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坏的习惯从此改掉,也许当下正是最恰当的那个时机。今天起,我们推出“‘疫’见未来”专栏,与读者一起讨论“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当主动拥抱哪些改变?

  你给我夹块鱼,我帮你盛碗汤,否则总觉得不够热络。一场疫情,能否让这样的中国式餐桌社交走到转折的路口?

  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以官方名义倡导推行分餐制以及公勺、公筷。3月3日,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餐饮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复工复业的工作指引》,要求商务宴请必须实行分餐分食制。随后,泰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北京、上海、杭州……一时间几乎大中城市都开始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探访

  你下馆子了吗?用公筷、公勺了吗?

  泰州

  随着疫情的缓解,大小饭店陆续“开门”,城市的烟火气又回来了。在江苏首个出台公勺公筷规范的泰州市,饭店和市民的认同度如何呢?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鸿之运酒店位于泰州主城区,平日生意火爆到“一桌难求”。20日上午,记者在酒店内看到,众多服务员正在大堂以及包间内摆台,能容纳12人的餐桌只摆放了六七套餐具,餐具包括两个餐盘,一个放有汤匙的小碗,一个醋碟,一双黑色的筷子。在黑色筷子的前方,放有一双白色的筷子及一个银色的汤勺,它们与其他餐具呈垂直方向。服务员介绍,白色筷子和银色汤勺就是公筷、公勺。

  摆放了公筷、公勺后,市民用了没?位于泰州城西的泰申大酒店,饭店高经理也在观察消费者的接受度,“绝大多数市民就餐取菜时能使用公筷、公勺,取好的菜放入餐盘中后,再用另外的筷子、汤勺送入口中。”高经理同时坦言,由于习惯使然,也有一些市民对饭店提供的公筷、公勺并不“买账”,“很多人一开始是用公筷的,用着用着后来就忘了。”

  南京

  位于河西的大蓉和是南京第一家复工复业的餐饮企业。刚刚过去的周末,记者注意到,大厅内就餐的不少食客主动拿起了摆放在菜盘子旁边的公筷。董事长张恒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明显看出来大家对分餐的接受度提高了。“我们有一部分菜品本来就是客位菜,还有些上菜展示后立即拿到配餐间分好,对于一些很难分的菜,我们会放置公筷、公勺。但是,之前的确很少有人用。3月3日复工以来,改变了许多,即使在大厅就餐的客人,大约也有七成人使用了公筷。”张恒说,最近他们还在订制一批专用公筷,筷头上标注“公筷”两个字,“不少客人反映,吃着吃着就忘记了哪双是自己的筷子,哪双是公筷,将公筷明显区别开来,方便提醒更多的客人健康就餐。”

  不过,记者走访中也发现,中高档酒店的氛围更容易推行分餐制,个性化餐厅和路边店相对就难很多。在城中一家比较有名的时尚餐厅,周末与几个朋友聚餐的市民朱先生说:“我们点了一大锅香锅牛蛙,吃一筷子换一下,太麻烦了,大家试着用了几下就换回了自己的筷子。”

  溯源

  三千年前中国人曾经是分餐的

  有人说分餐制是西餐的传统,合餐制是中餐的传统,根深蒂固,很难改变,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其实,我们在一些历史剧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坐主位,宾客依次席地而坐,一人一案一套食具,菜肴分开上。

  早在2003年非典过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曾公开发表文章指出,在中国,分餐制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直到唐代后,才逐渐开始转变成会食制。

  不过,与现代分餐制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更主要体现了礼仪、尊卑等级等因素的考量,与现在人们强调的“健康”理念没有丝毫关系。但王仁湘认为,古代中国分食的形式大可作为中餐分餐制改革的参考。他举例说,古代分餐向会食过渡时期,人们虽坐在一起吃饭,但餐还是一人一份。例如,在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等人围坐一起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表演,面前摆着几张小桌子,在每人面前都放有完全相同的一份食物。

  他认为,我们今天正在追求的新的进食方式,完全可以排练出一套仿唐式的进食方式,这种分餐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追问

  疫情能否成为推广“分餐制”新契机?

  如果说,17年前的非典,让分餐制进入更多人的视野,那么,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能成为一个普及好习惯的恰当契机?

  “香港人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学会了用公筷。”在香港生活了近20年的江苏人王女士告诉记者,应该说香港普通市民的文明就餐习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典的驱动”,“不管是大小饭店,大家意识很强,放了公筷才会吃,就餐气氛也一样很好。”

  在南京经营着多家餐饮店的资深餐饮人方先生认为,对于餐饮业经营者来说,尤其是中高档餐饮中,推行分餐制相对容易,但对不少开在商场中的餐饮店、路边的小饭店来说,分餐或是推广公筷就比较难。“现在大多数人一起吃饭主要目的是聊天,社交体验超过了吃饱肚子的需求。”“关键还在于人们的意识,不能疫情期间紧张,疫情过了就忘。”他认为,餐饮企业也可根据不同业态和规模,采用 “客位菜”“公筷公勺”“自助”等不同的分餐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场合与需求。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于学荣告诉记者,近期协会正在研究“位上菜”的标准,最快下月发布。按位上菜、一人一份的菜式,不仅会让消费者觉得上档次,更加卫生,还可一次尝试更多品种的新菜,而不必担心浪费,将引导消费者养成绿色健康的用餐习惯。

  分餐、用公筷应当首先从家里做起

  除了在外就餐要倡导分餐,使用公筷、公勺,在家吃饭是否也应当分餐,同样引起广泛讨论。疫情发生后,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曾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今年过年,我母亲提出在家吃饭要用公筷,这让我非常震惊。”南京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没想到一场疫情让老人家都感受到了几双筷子一起夹菜的不卫生。“当时是因为我要外出加班,家里又有小孩,母亲主动给大家拿出公筷。前几年我查出来幽门罗氏杆菌时,家里也用过公筷。”

  在扬州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为爱夹菜 我用公筷”活动已开展了一年多,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郑翔告诉记者,为让更多家庭响应文明用餐倡议,社区还拍了不少家庭分餐、用公筷的照片挂在宣传墙上,“现在很多居民都接受了,尤其是这次疫情发生后,大家普遍感受到,保持个人卫生应该从家庭里做起。”

  不少关注保健的人士还提出建议,每个家庭成员应有自己的固定餐具,碗、筷子、勺子、水杯,区别外形,吃东西喝水不容易拿错,让健康生活好习惯从日常小事开始养成。

免责声明:中广食安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