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特色农业促增收

2020-03-26 14:11:55来源: 经济日报

  从耕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转向种植草莓,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西吴村村民夏宝磊去年实现了“转型”,他是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户之一。现在正是草莓的成熟期,他家地里试种的大棚草莓,绿叶间一片红艳艳,长势喜人。

  “我昨天早上7点下到地里,晚上9点才回家,一天卖了3000元!”夏宝磊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和微信平台,他的草莓销售顺畅。

  从1月份到5月份,草莓要熟三茬。在大棚里劳作,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夏宝磊雇的两名工人都是本村村民:“在家门口上班,家里有事不耽误,还能学到技术。一天工作6小时,120元一天。”

  夏宝磊说,草莓一熟,村里的大喇叭就对全村广播了,遇到种植技术难题,镇农技站的干部会来田间指导,现在村民们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我打算下半年把草莓扩种到50亩,同时带动更多有条件的村民一起致富”。

  如今,在三河市,农技人员利用网络、电话、微信等手段开展远程技术指导,推进种植合作社通过订单组织生产,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通过“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食对接”三种模式,及时沟通产销信息,协调供需关系,确保均衡上市。同时,引导种植企业和农民适当增加生菜、菠菜、莜麦菜等速生叶菜的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和产出量。目前三河市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和中小拱棚设施为主,蔬菜在田面积711亩,平均日产量11.5吨。

  近年来,三河市因地制宜,抓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不仅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还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村庄:大石各庄1300亩的百年文化梨园,小石各庄的千亩黄桃基地,西城子村的700亩樱桃园,兴都村的200亩大棚蔬菜……当下,这些特色农产品有的丰收在望,有的正在收获。(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刘 伟 贾可玉)

免责声明:中广食安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