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栖霞果农增收门路多
图为游客在栖霞市官道镇苹果基地采摘。(资料图片)
自去年以来,山东省栖霞市提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率先在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党支部带领下,栖霞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园区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绿色有机优质苹果品牌,并建立起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果农多门路增收,有力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
山东省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辖区内群山起伏、丘陵连绵,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质脆皮薄、酸甜适口”的栖霞苹果,全市苹果种植面积128万亩,年产苹果22亿多公斤,果业年产值达160多亿元。
全域推进 奋勇争先
眼下,“果都”栖霞桃红柳绿,处处可见果农忙碌的身影,而在今年的苹果园中,又新添了阵阵油锯声:果农们在给苹果树伐老建新、间伐、去大枝减密……
栖霞市官道镇大河崖村党支部书记丁言巧正组织果农成方连片推进老劣果园更新改造升级,“我们村今年一共要改造120多亩老果园,涉及30多户果农。时间不等人,我们打算用3天时间把老树伐完”。
“村里号召砍伐老果树,大家伙一开始还有点接受不了,辛辛苦苦栽的果树,要伐了确实舍不得。后来,看到别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规划建设优质高产的宽行密植现代苹果示范园,大家的思想也转变了。相信果树改成新品种后一定能增加收入,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蛇窝泊镇南榆疃村果农牟丽君说。
自去年以来,栖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党支部带领下,栖霞市今年改造15万亩老劣果园的“硬骨头”即将被啃下来。
全员参与 攥指成拳
“以前老百姓自己种苹果,因为势单力薄,加上苹果树老化,往往丰产不增收,现在将土地流转到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每年每亩地能拿1000元的基础股金,4年后每亩地还能得到1万多元的分红。”松山街道汉桥村党支部书记徐守欣指着山顶的苹果示范园说。
这片苹果示范园,是汉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项目公司+农户”方式,成方连片流转老百姓土地改造成的。建设“新模式新技术”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园区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绿色有机优质苹果品牌,是栖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合作社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采用土壤修复、宽行密植、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物联应用、智能管理等先进技术和模式,统一开发、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果业全面转型升级。同时,合作社一头连起小农户,一头连起大市场,并以“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好接二连三文章,促进了“新六产”兴旺繁荣。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股”连心、连利、连责,还建立起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充分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既享受基础股金,又享受二次分红乃至三产融合中的多次返利,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按劳计酬,实现多门路增收。保守测算,盛果期后,每位果农获得各类收入可达2万元。同时,栖霞市优先保障贫困、老龄农民加入合作社,享受基础股金和二次、多次返利,真正意义上实现脱贫致富、共同富裕、以地养老,从根本上解决7600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全局筹划 镇村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栖霞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形成组织强、产业旺、农民富、品牌亮的生动实践。
栖霞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为组织振兴的切入点,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进而带动人才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加快生态振兴。统计数据显示,栖霞市累计培育13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吸引360多名返乡大学生成为“农二代”,人才带来了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一批先进典型纷纷涌现,衣家村被推选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经济开发区率先整建制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随着果业的转型升级,“一控两减三基本”也得到全面推广,加快了“山水林田路湖”综合治理的进程,奠定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物质基础,有效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这一顽疾,形成了天蓝地绿的山水画卷、清新隽美的田园风光、内秀外美的幸福家园。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栖霞市已有81.7%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其中今年以来新发展64个,领办比例最高镇达到92.9%,已呈现出点上闪亮、面上开花、星火燎原之势。(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胡国锋 蒋言芳)
免责声明:中广食安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