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提出:申请创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1-08-27 10:34:15来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我省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提出:

  申请创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每日甘肃网8月27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梁峡林)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并申请创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实施工业绿色改造 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绿色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到2035年,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工业绿色改造,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制定出台《甘肃省排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到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

  到2025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93%以上

  《方案》要求,推动汽修、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引导酒店、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鼓励公共机构带头推行能源托管服务,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

  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鼓励支持既有化工园区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选择5—6家商贸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流通领域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

  完善绿色循环流通体系。提高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比例,鼓励建造节能环保新能源船舶,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推广兰州红古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典型模式。到2025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93%以上。

  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填埋处理

  完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加快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电力系统节能改造。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持续推进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全面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及建设工作,谋划实施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兰州等区域持续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县城积极发展清洁热电联产集中供暖。严控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和消费比重分别达到65%和30%。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到2025年,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空港。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型路面材料、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和节能灯具、隔声屏障等技术和产品。加大工程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提高钢结构桥梁、机制砂在公路建养项目的应用比重。

  申请创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依托甘肃—广西—东南亚、甘肃—重庆—新加坡、甘肃—新疆—中西亚—中东欧贸易走廊,拓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申请创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扩大绿色消费规模。推动国有企业落实绿色采购政策,加大对违规采购行为处罚力度。鼓励各地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鼓励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鼓励大型商场、超市实施节能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含兰州新区)城区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全面落实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政策,开展塑料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

  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动员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

  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鼓励城市留白增绿,积极创建“美丽城市”试点。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70%。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制定出台《甘肃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推动完善促进绿色设计等方面法规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动员广大社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完善节能环保电价政策。

  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融资工具,引导省内保险机构发展绿色农业保险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与外资进入气候投融资领域。积极争取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行水权交易制度,深化完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水权改革。

  及时曝光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资源和违规乱上高排放、高耗能项目等方面的负面典型。

责任编辑;李晨

声明:中广国际视讯对文中述、点判断保持中立,不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任。网站转载传图片或文字的知如有侵犯,通知我,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