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2022-10-18 11:12:17来源: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少雅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少雅)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记者招待会,就“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与中外记者进行交流,并回答本报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以一组数据来说明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长到8.1万元。

  赵辰昕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成就,是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这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出的关于“目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的问题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第一,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自2015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6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即使不考虑进口的补充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第二,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第三,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积极推动市场化收购,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

  第四,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有力。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应急供应网点5.3万个、应急储运企业4199家、应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第五,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丛亮充满信心地向中外记者介绍,“以上这五条充分说明,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如何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丛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这次大会报告作出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部署。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有五个方面举措:

  一是落实“藏粮于地”,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二是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不断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三是优化生产布局,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多措并举促进稳产增产,将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落实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四是加强收储调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五是开展节粮减损,促进粮食节约和营养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丛亮也呼吁媒体和记者朋友要大力支持协助,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免责声明:中广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