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机构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日前,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四家专业机构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以下简称“共识”),旨在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甜味剂,以便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食品。
目前我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9.1克糖,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的每日50克的控制量。尽管大多数消费者无需严格控糖,但近年儿童、青少年的糖摄入量在逐年增加,应引起关注;此外,超重、肥胖及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偏高人群也需要控制添加糖摄入量。
网络上关于甜味剂的争议很多,有的说甜味剂有助于减肥,另一些则说甜味剂会增加食欲、导致肥胖。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可以减少能量摄入,但是体重管理取决于总能量平衡,甜味剂并非决定性因素。膳食能量摄入以及饮食行为的干扰因素复杂,这是科学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根本原因。饮食健康的关键是合理膳食、吃动平衡,包括主动控制对甜食的过度追求,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甜味剂上。此外,甜味剂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风险,也为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丰富食物选择,但不应夸大甜味剂的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介绍,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替代添加糖已成为目前食品行业减糖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甜味剂安全性方面,《共识》指出,甜味剂的安全性基于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权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肯定,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都是安全的。
近年来糖醇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个别消费者短时间内大量摄入糖醇后产生“腹泻”反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糖醇引起的是渗透性腹泻,与日常生活中由微生物引发的腹泻不同,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不同人对糖醇的耐受度有较大差异,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相关产品,适量食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金振娅)
免责声明:中广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