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 大产业

2020-07-20 14:27:28来源: 经济参考报

  76亩的好运来家庭农场内,33岁的农场主张雄在藤蔓叠生的葡萄架下,忙着采摘即将上市的葡萄。“种上了好果子,娶来了好妻子,生了个好儿子,买了个好车子,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对于张雄来说,小康生活就是这六个“好”。

  张雄的致富故事,正是果园村从无果之村到葡萄名村的蜕变缩影。

  走进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果园村,宽敞的乡村柏油路纵横交错,“种中国最好的葡萄,过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这一标语十分醒目,5200亩白色大棚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棚下藏着果园村的致富密码。

  10多年前,果园村没有大片果园,全村7000亩土地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仅4800元。

  2008年,果园村党支部到全国各地考察。“当时有一位村民种植葡萄,一亩收益两三千元,比种水稻高出1000多元,我们最后敲定葡萄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说,考察结束后,村里拿了两亩地进行试种,并到全国各地学习技术,引进品种,聘请专家指导,破解了技术难题和品种难题。这一变化让村民们看到致富希望,随后两年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2008年春节,在北京从事IT工作的张雄参加农民工回乡座谈会,发现村里政策好、技术好、市场好。“农业是不会被淘汰的。”下定决心的张雄,2010年辞掉高薪工作,带着一笔资金和满腔热情回乡,种了2.8亩葡萄。

  返乡第一年,张雄的创业梦却差点夭折。由于管理混乱、技术不过关,加上车祸治病欠下40多万元债务,张雄的葡萄园难以为继。得知情况后,村里帮忙减轻张雄的医疗费用,安排技术人员一对一指导种植,担保贷款、调配土地、简化手续……张雄不仅两年内还清债务,如今还是村里的葡萄大户,年收入近100万元。

  张雄主动结对帮扶四对贫困户。“现在这四户全都脱贫了,还成为葡萄种植能手,最少的一年能挣18万元,最高是70多万元。”张雄说,果园村村民刘霞,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贫困户。

  2013年,刘霞的父亲因病残疾,失去了劳动力,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挑起养家重担的刘霞,2015年开始种葡萄,因露天种植、不懂技术,葡萄品质不好,卖不出好价钱。“从发芽挂果、肥料使用到控产控量,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如今,她的葡萄园从四亩扩大到16亩,品质也提高了,年收入20余万元。

  小葡萄里有大产业,更有小康梦。目前,果园村已种植特色葡萄5200亩,葡萄品种从过去的八个变成43个,成为彭山葡萄万亩示范区的核心区。凭借葡萄产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自己的葡萄培育基地,培育果园村自己的葡萄品种。”李永伟说。(记者 陈燕 成都报道)

免责声明:中广国际视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