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逐渐走出“失语”困境

2022-04-06 15:38:59来源: 农民日报

 最近几年,中国咖啡市场快速发展,消费量逐年递增,2010—2020年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相比火热的咖啡消费端,我国咖啡生产端显得比较“佛系”。我国生产出来的咖啡大部分作为原料产品供给国内外连锁品牌,少部分做精品咖啡和自有品牌,产品议价能力和品牌知名度都较低。面临这种困境,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大省,是如何带动中国咖啡产业融入国际市场,抓住咖啡消费增长机遇谋取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链接”世界的窗口

  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到全球的2%,大陆地区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其中,云南为主产区,咖啡面积、产量和产值占到全国的98%以上,种植品种为世界主流的小粒种咖啡阿拉比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1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约139万亩,产量约11万吨。

  在云南,咖啡的“国际性”格外突出,根据纽交所期货价格了解当下咖啡豆的价格,几乎是所有咖农的常识。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及制品累计出口1.57亿美元,绝大部分咖啡由云南出口到国外。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代理副总经理刘海峰说:“云南尤其是普洱正属于阿拉比卡咖啡的‘黄金种植地带’,在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很多国际咖啡品牌的入驻。同时,这些品牌带来的技术理念和标准体系,也对云南咖啡的外向型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已成规模的种植基础也引起了国际品牌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全球咖啡消费市场急剧扩大,原有的南美等咖啡产区已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以雀巢为代表的国际咖啡巨头将目光移向云南。1988年,雀巢公司选择普洱市作为咖啡种植地;1992年,在云南省成立咖啡农艺服务部门,并培育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的咖啡种子,为咖农提供技术建议,以提高其咖啡豆产量和品质。2009年,星巴克推出首款采用云南优质阿拉比卡咖啡豆调配的综合咖啡;2010年,与云南省签署合作备忘录,投资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雀巢、星巴克带来的国际标准和市场要求,进一步推动了云南咖啡业的规范化种植,提升了当地的咖啡种植技术和产品品质,同时吸引了伊卡姆、纽曼、路易达孚、索克菲纳、沃尔等全球知名采购商陆续入驻云南进行原料采购。通过原料供应,云南咖啡融入国际市场咖啡供给体系,并随着国际品牌和咖啡文化在中国消费市场的普及,慢慢为中国消费者所了解。

咖农议价能力待提高

  《2020年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云南省咖啡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83.15万亩,但之后因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面积逐渐减少至2020年的149.69万亩。在很长一段行业低谷时期里,咖农们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卖出的生豆价格仅为每公斤12—13元,即便不算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也只是个“保本价”,毫无利润可言,这也直接导致了云南部分咖农在新一轮咖啡价格大涨之前,砍掉了不少咖啡树,改种四季豆和其他经济作物。

  云南咖农对收购价格的反应非常敏感,即使不砍树,对咖啡种植的投入也会减少。“过去几年我们普洱市的咖啡平均单产在下降,去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60多万亩,产量4.6万吨,平均每亩单产76公斤左右。如果管理稍微好一点,每亩单产100公斤以上都是正常的。”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永刚说。

  因为产量不高还不稳定,我国也很难建立起更有利于咖农的中远期咖啡交易体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侯媛媛谈到,我国目前的咖啡交易制度,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因此每年云南咖啡豆的价格波动期也仅限于眼下的采摘季,但也许这期间国际市场上咖啡豆交易价格并不高。像巴西、哥伦比亚这样的咖啡生产大国,拥有大量库存。由于中远期交易体系的建立,在没有咖啡豆采摘的季节,依然能够销售咖啡豆,保证周年交易。“不能长线交易,就只能接受眼前的现价。”侯媛媛说。

  此外,云南咖啡豆从种植到收购尚未建立起与市场对应的标准化的品质体系,每次云南咖啡豆在进行交易时,都要与当年的巴西咖啡豆进行对比,如果品质比巴西咖啡豆好,则可以卖得比它稍微贵一点,反之定价要比巴西咖啡豆低。

  另一个目前云南咖啡豆缺少“定价权”的原因,则是多年以来全球咖啡烘焙行业已经形成的惯例。消费市场上最常见的意式拼配咖啡,在烘焙时不单独使用某一种咖啡豆来进行加工,而要将云南豆、巴西豆或哥伦比亚豆拼配起来进行烘焙。这也直接导致了云南咖啡豆在货源方面并非不可替代。

将发展目光放长远

  尽管云南咖啡产业仍存在不少短板,面临不少挑战,但近年来面对国内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云南咖啡也在积极探寻出路。

  2008年,云南本土企业——德宏后谷咖啡集团正式宣布停止对雀巢的原料供应,开始生产速溶咖啡。2010年之后,以云南咖啡厂、爱伲、中咖、景兰等为代表的加工企业开始精深加工,正逐步改变以往仅以生豆进行交易的市场局面。

  2014年,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有力促进了云南精品咖啡的发展。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运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改变原有咖啡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建立了以精品咖啡竞价拍卖、大宗商业咖啡订单交易、咖啡合同仓单交易为重点的创新经营方式,为咖啡行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公开、交易公平、服务完善、手续快捷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在此交易的咖啡,被运往国内咖啡消费城市并出口到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乌克兰等30多个国家,逐步成为云南咖啡产业面向国内国际的重要产业平台和窗口。

  “虽然雀巢、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巨头很早就来云南收购咖啡豆,但是七八年前,很多大城市里稍微有名一点的咖啡馆,很少会说自己用云南生产的咖啡豆,甚至对云南咖啡有一定偏见。”刘海峰回忆道。如今,随着云南咖啡产业链的整体提质升级,消费市场对云南咖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升,曾困扰云南咖啡多年的“失语”困境正逐渐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云南咖啡也在重新定义自己与国际咖啡社会的链接。“疫情之前,我们连续多年带领企业到国外参加展会、走访烘焙商,让咖农咖企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也让市场购买者更加熟悉中国产区。”刘海峰说,从前云南咖啡初级产品出口后,在海外经过精深加工,再贴上别人的品牌出售,咖啡的价值已经翻了几十上百倍,利润大头都落入了别人的腰包。偏居一隅的云南咖农和咖企只盯着眼前“一粒咖啡豆的钱”,对背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新趋势新变化知之甚少。这种状况必须要改变。

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今年二三月,中国咖啡消费品牌异常活跃。随着代言人——冬奥冠军谷爱凌在国内的人气高涨,瑞幸咖啡不断圈粉新的年轻人,以更加亮眼的姿态活跃在国内消费市场;中国咖啡馆独角兽Manner势头正劲,宣告在10座城市完成了200+新店齐开的小目标;中国邮政和狗不理包子下场加入咖啡赛道,准备跨界输出……

  根据刘海峰的观察,2016年之后,作为中国咖啡出口主体的云南咖啡出口量不断递减,由2017年的5吨多已经减少到2021年的3吨左右;而中国咖啡的进口量则不断增加,2021年中国咖啡豆进口量为12.27万吨,较2020年同比增长74%。“这说明我们国内的咖啡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云南咖啡在国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侯媛媛认为,对于云南咖啡来说,稳定产量和提升品质仍是最关键的两点,而打造自有品牌、发展精品咖啡庄园文化、创新交易制度等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今年巴西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干旱,同时又是咖啡‘小年’,咖啡产量减少30%。而在云南,因为粗放式的管理和经营,一个普通的自然灾害就可能让咖啡产量减少20%—30%。”她说。

  刘海峰提出,在咖啡生豆方面,通过品种改良提高精品咖啡的产量,通过拍卖等形式提升精品咖啡的价值,都能为广大咖农能带来更高收益。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要加强良种推广,支持全省咖啡产区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大力推广萨奇姆、铁毕卡、波邦、瑰夏等优质咖啡品种。根据云南省最新产业规划,要将云南打造为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咖啡生豆产量稳定在15万吨,其中精品咖啡比重达到20%以上。

  云南省委、省政府也在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和成立咖啡产业集团两种方式,拓展咖啡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努力让更多精深加工留在当地。在产业集群方面,云南精品咖啡加工园区已于2016年在普洱市开工建设。这项投资4亿元、占地92.4亩的项目构建了标准化的仓储、粗加工、精深加工、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电商孵化、企业培育、咖啡烘焙、调味中心等功能。园区将于今年全部完工,预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成为亚洲第一个专业的咖啡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中广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