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耕”成农业生产新潮流
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对温室大棚的实时监测。动动手指,田间地头便可自动灌溉施肥。在陕西杨凌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区,“云耕”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潮流,并为脱贫攻坚注入“智慧”动能。
在占地260亩的杨凌国际猕猴桃园区里,刚刚移栽定植的猕猴桃苗正处于灌溉施肥的关键时期,而偌大的园区里,却丝毫看不到忙碌的景象。园区负责人高志雄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由于园区应用了智慧果园控制系统,只需一个人、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实现果园灌溉施肥全覆盖。相较传统果园的大水漫灌,省时50%、省工70%、省肥50%、省水70%。同时通过手机可以对整个园区的环境数据、土壤墒情和植物长势及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在园区中控室内,杨凌天海智慧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磊江告诉记者,整个园区的智能系统运用了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视频监控系统等多项技术。可以把整个园区的数据、视频图像全部传到中控系统和手机上。通过视频系统可以实时观看田间植物生长情况。并通过施肥控制界面,轻松设置施肥机的启停,实现果园自动化管理,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整个园区。
“自从园子运用了物联网系统,一年下来多收入100多万元,而且这个系统通过我的手机就能对大棚实时监控,并根据作物不同阶段需求下达指令,实现自动化浇水、施肥……”在杨凌锦田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理事长李海平表示,自从引进物联网系统之后,用工量大大减少,基地200亩地69个大棚只需8个人就能打理。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同时,还让大棚一亩地产值提高了2000元。
地处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太白县适合有机蔬菜生长,全县86%的耕地种植蔬菜,70%的贫困户从事蔬菜产业,73%的收入来自蔬菜,蔬菜产业已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强力支撑和绿色生态产业的金字招牌。杨凌智慧农业在这里的示范推广也让2019年刚刚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行列的太白县尝到了甜头。
“通过手机APP,农科专家可以为他们提供专家咨询、视频学习、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共享、标准化生产等多种服务。”杨凌农业云服务有限公司高级运营经理孙巍巍告诉记者。在太白县咀头镇咀头街村供港蔬菜产业园内,记者看到智能手机24小时实时监测园区内土壤墒情、环境及气象数据,安排生产计划;园区根据平台提供的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和农企管理系统高效管理员工并指导生产。依托这套完善的智慧农业体系,太白县多家农企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收益也不断增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陕西杨凌示范区将继续围绕深度贫困县“药、菌、果、畜、蚕、蜂”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企业、科教单位与当地共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小镇,发展农业科技实体,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积极探索“飞地园区”“农业云”等模式,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记者 张毅 通讯员 亦平 家宝)
免责声明:中广食安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