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喝 牢记这五点

新春假期,吃吃喝喝在所难免。但节后有些人可能因为胡吃海喝导致食滞等问题,一般人认为食滞就是吃撑了,只要喝粥或者口服一些中成药就可以了,无需引起重视。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让孩子健康吃“甜”

甜食是一些大人都难以抵挡的“甜蜜诱惑”,何况孩子。如何让孩子健康吃“甜”?中国好营养科普达人黄怡憬近日为消费者进行了科普。

慢性疼痛或与高脂肪饮食有关

美国研究人员近期在英国《自然·新陈代谢》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典型的高脂肪西方饮食会增加疼痛风险,尤其是糖尿病或肥胖症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可能会显著减少甚至逆转疼痛风险。

节后健康减肥须减少油盐糖摄入

节后要健康减肥,必须在生活中减少油、盐、糖的摄入。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十年增幅约15%

十年来,我国借助每一次契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哪怕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正因如此,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超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020年20%的目标值。

吃“鲜”吃“精”不囤货 过年拒绝“胖三斤”

随着饮食健康这一概念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人对春节假期暴饮暴食说“不”,人们新年饮食习惯也呈现出了营养均衡、食材新鲜讲究、量少而精的趋势。不少市民春节期间依然坚持运动打卡。

过年剩的隔夜菜到底还能不能吃?真的致癌吗?赶紧告诉爸妈

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在胃酸环境下,亚硝酸盐可与胃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类反应生成具有极强致畸性、致癌性的亚硝胺,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一类致癌物。那么从科学角度,“余”的剩菜健康吗,吃隔夜菜会有什么危害吗?

用“抗幽牙膏”刷牙 不能杀灭胃中幽门螺旋杆菌

就此,国家药监局发布消息称,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冠以“牙膏”名称的热销产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等功效,这些产品很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膏。

年度爆款健康流言发布 你被带跑偏了吗

每天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用前要抖一抖?核能供暖的热水也带核辐射?……近日,“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被这些年度爆款健康流言砸中。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吃鸡肉,会降低胃癌风险

近期,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和国立健康与营养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网络版发表论文报告揭示,肉类摄取量与胃癌整体发病风险无明显关系,但摄取鸡肉会降低胃癌风险。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粳米是稻米中谷粒较短圆、黏性较强、胀性小的品种,全国各地均产。五谷之中,粳米食用最多最广。稻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分胚乳和胚(包括子叶、胚芽、胚根、胚轴)两部分,但实质上主要食用部分是胚乳。粳米饭质黏而不糯,黏度较糯稻小,但比籼米

这些水果的热量比肉还要高

水果只能作为正餐之外的补充。水果中水分多,通常糖分也不少,但是蛋白质很少,而且几乎没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单吃水果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宏量营养素的需求。如果长期脂肪酸摄入不足,会使人患蟾皮病,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疙疙瘩瘩。

蛋白质含量差距大 购买需特别关注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15款蛋白(质)粉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差距较大,部分样品含量与一颗鸡蛋的水平相当;此外,整个行业存在产品执行标准不一、混淆消费者认知等问题。

生吃荸荠味道好? 当心感染姜片虫

由于荸荠脆甜多汁,不少人除将其作为菜品外,还将其作为水果在去皮后直接生食。专家提醒,生食荸荠等水生植物有感染姜片虫的风险,不仅会出现相关肠道症状,还可能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危害。

食品“边角料”走俏, 真的便宜又好吃吗?

边角料食品走红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好事,是对减少餐饮浪费的践行,也宣扬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新风尚。然而有些商家靠贴标签、摆噱头来吸引消费者,违背了二次利用边角料的初衷,也败坏了行业的口碑。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跨界”蔬菜土豆 发芽为何不能吃?

土豆,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既是烹饪菜肴的常见食材,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土豆还是可以在蔬菜和主食两个角色之间自由切换的“跨界者”,有“人类第二面包”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