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三财季增收不增利

连锁咖啡巨头星巴克增收不增利。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买菜买肉别被“生鲜灯”误导

LED灯是超市和农贸市场里常见的照明光源,但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有些超市和市场使用的LED灯似乎成了果蔬和肉类等生鲜食材的“美颜神器”,在灯光下看着光鲜的肉食、水灵的蔬菜,买回家后往往却看着不那么新鲜“养眼”了。

瑞幸咖啡大数据“杀熟”?两次报价相差近3元

近日,市民李小姐向记者反映,作为瑞幸咖啡的常客,最近她在家附近的瑞幸咖啡店下单,两次报价同样的订单竟相差2元多

上半年食品类消费投诉超4.4万件 网购生鲜为重灾区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51780件,同比增长5.71%,其中商品类投诉为284428件,占总投诉量的51.55%。

暑假儿童餐“大变身”,中式餐饮花式抢推“儿童餐”

今年,广州中式餐饮市场上的儿童餐“大变身”。随着暑假到来,儿童随家人外出就餐的频次更多了,记者调查发现,“儿童餐”成为现下餐饮品牌争相打出的一张“王牌”。

使用“罗汉果汁”代糖 奈雪的茶开启“低糖新时代”

近日,记者了解到,奈雪已经先后向市场推出了4款瓶装果茶产品,目前有蜜桃乌龙茶、葡萄乌龙茶、青提香乌龙茶、荔枝红茶4种口味。

为什么大食物观如此重要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根据对全国25个省区市的调查,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

益生菌效用被推上风口浪尖

有专家就表示,益生菌不是补得越多越好,肠道内微生物共同作用,维持菌群平衡,每个人的菌群不一样,补充也需要有针对性。

复星医药、同仁堂开卖咖啡,业界认为“赚吆喝”可能性大

前有同仁堂推出“穿心莲美式”“益母草玫瑰拿铁”,现又有复星医药旗下白塔寺药店转型卖咖啡。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这类“叫卖”或难以为继、大范围铺开,目前更多是“赚个吆喝”。

无人机送餐,自动车跑腿……美团亮相2022消博会

第二届消博会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个品牌参展,600多个全球新品将在展会期间首发首秀。

用创新监管遏制“必胜客式”后厨潜规则

针对餐饮后厨潜规则的隐蔽性,监管部门可以有的放矢地探索监管新路径,设计监管新模式,发挥监管的主导作用,倒逼餐饮商家摆正营收与食品安全的位置关系,全面压缩餐饮后厨潜规则的生存空间,为消费者营造更加透明、安全的餐饮消费环境。

“刀蒜”之争:菜刀到底能不能用来拍蒜?记者实测

7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珠海韩女士在家做饭拍蒜时,使用的张小泉菜刀突然断裂,将其手指割伤,获赔医药费及刀具费共417元。

月饼劲吹“国潮风”包装环保口味创新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佛山各大酒店和月饼厂家已经纷纷推出月饼预定。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佛山月饼市场劲吹“国潮风”,醒狮、功夫等佛山本地文化元素与月饼跨界出圈,让人眼前一亮。

深耕品质才能赢得市场

国产品牌高端转型是一个长期命题,随着国内消费持续升级,未来不同消费群体的高端需求也会产生新变化。

千元一斤的挂绿荔枝热卖有何启示?

让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惠及生产端,要健全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利用互联网手段,帮助农民提高品牌运用和营销拓展能力。

北京餐饮消费券发放首日 部分平台秒光 到店消费有所提升

7月18日上午10点,北京餐饮消费券正式“上线”,44秒定出堂食消费第一单。